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对联 艺术 书法 综合新闻

      对联的源流

      分享到:
      作者:刘一闻来源:美术报2020-01-28 00:15:08

        紫禁城岁时 张林/摄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或称“联语”,以上下两联相对而得名。

        与诗、词、曲一样,对联是我国传统上一种特有的文学体裁。它的产生和汉字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写得好的对联,内容深刻,艺术性很高,令人读后难忘,并能广泛流传。

        对联起源于何时,目前已难于确考,但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还是可以略窥其历史渊源的。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传说东海度朔山上有株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性能执鬼”。我国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种习俗:在每年元旦之日用一对画有此二神的桃木板挂在门户上作为“驱鬼避邪”的“仙木”,谓之“桃符”。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记载的就是这一民俗。相传这种“插桃符”的风俗一直可以远溯到轩辕黄帝。在桃符上题写对偶联语,据宋人笔记上记载,始于五代后蜀。西蜀时期每年除夕之夜,蜀主孟昶(chǎng)便命学士在桃符上题写新词,挂在寝门左右。蜀亡的前一年,孟昶命学士幸寅逊为其寝门的桃符版上撰题新词,因嫌其词不工,便自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后人一般认为这是我国文字记录下来的最早一副春联,但据张伯驹《素月楼联语》称,“《古今联语汇集》载,惠山有唐张祜题壁联云:‘小洞穿斜竹,重街夹细莎’,较孟昶长春联早出百余年矣。”

        后蜀降宋,春节贴联语渐渐成为宋代一种普遍的习俗。春节题写吉语贴在柱上、门上称为春帖,春帖古名“春端帖子”。宋时已有人把联语刻镂在建筑物的楹柱上,作为一种长久性的装饰,从而有了“楹联”之称。

        滥觞于五代、形成于宋元的对联,虽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历史,但是直至明代,对联大都还只是刻在木板或竹木片上的庭院装饰。书写在纸或绢上以供室内悬挂的对联,是明末清初才开始流行的。从清中叶到民国年间,对联更是几乎成了中国人精神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宫廷官署,府邸大宅,梵宇道观,以至酒肆茶楼,无不悬挂,随处可见。士庶家居亦多有联为饰。尤其是文人雅士,皆自撰自画联语,悬诸于堂,或颂君恩祖德,或自标榜清高,或书警策格言以自勉,或书清词丽句以为赏,或发感慨,或寄幽思。”就是日常生活中,每逢时令佳节、婚丧庆吊、朝会宴飨以及文人墨戏,也都以对联来表情达意。

        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言中所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同样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样式。在魏晋时期是尺牍,在南北朝时期是墓志碑牌,在五代是题壁,在宋朝是乌丝栏,在元朝是题跋,在明朝是丈八幅,在清朝则是对联。对联在清代异军突起,成为众多书家表现的媒介,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清代,行书、隶书和篆书是运用最频繁的字体。行书以其实用性、流便性而受人喜爱,应用最广,也最能体现书家个人飘逸洒脱的内在风神。篆、隶的兴起,则缘于清代文字狱的兴盛,学人不得不将精力、心绪、兴趣转向了故纸堆。反映到对联创作上,亦以行书、隶书和篆书为多见。对联字数,以五言、七言、八言居多,其原因是五言、七言、八言最适宜作对联书写,其长短与建筑物较协调,也较适合于视觉容纳的程度。从对联的独立性来看,它既能容纳单个字的奇姿逸态,又能保持整条书写的连贯性,换言之,它既不破坏章法系统,同时还能保持甚至发展书法创作中的某些技法性要素,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类式的书法创作所难以企及的。

        清代对联作品,从时序上看,早期作品(晚明至乾隆早期)形制变化小,在表现风格上属内敛而文静的,款识一般以少字数为主。中期作品(乾隆、嘉庆、道光)最为丰富,形制变化大、风格多样,趣味叠出。晚期作品(道光、光绪)从总体上说书家工力似不及中期,然形制更为丰富,并更注重书写意味和视觉效果。

        从审美理想上看,清代前期对联书法风格倾向于帖学;中期作品虽已大量倾向于碑,然帖学一派书风仍然有着相当广阔的展现层面;至晚期,在创作上呈现出日趋多元化的情景。

        进入民国后,书法创作的主要力量,仍是清代的书法家,他们大多出生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在清末民初领袖书坛,代表者有杨守敬、李瑞清、曾熙、吴昌硕、康有为、沈曾植等。至民国中后期书坛的中坚力量,则以于右任、李叔同、谢无量、郑孝胥、罗振玉、谭延闿、沈尹默等为代表。此时,乾嘉朴学考据之风笼罩下的书法家言必称篆隶魏碑的风气,已逐渐改变。随着新一代书法家入主书坛,书法创作上呈现了与古不同的新面貌,他们既表现出相当的传统实力,又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在书法风格上独标风范,形成一种“民国书风”。具体表现为创作风貌的多元化和书法形体、笔法的个性化。

        刘一闻(书法家、篆刻家)

      更多 艺术新闻
        1
      “撷趣逐梦”女画家邀请展亮相通州区文化馆
        2
      骨清神正 不依常情——简评泉州书法家彭新国隶书创作
        3
      持续推进“五风”建设构建清朗书法生态
        4
      一部大运河篆刻游记——“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
        5
      与怀素谈“情”
        6
      浙江省书协篆书百家2024年第一次研修班在缙云举行
        7
      阐发中国古代画论的理论命题——评张晶《中国古代...
        8
      5幅提香真迹在京展出 59件文艺复兴巨匠真迹中...
        9
      用美术作品致敬西部大地
        10
      第二届香港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五月将办
        11
      “中国俄罗斯书法美术作品展暨2024BESET...
        1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盐城首站...
        13
      王刚丨绘画是自我主观意志的画面表现
        14
      “墨局——当代七人展济南站”将在济南市美术馆开幕
        15
      吴为山评王向阳漆画:漆语心像·观看之道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