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博物馆 综合新闻

      有了黑科技 博物馆会更贴近大众?

      分享到:
      来源:TOM新闻网2018-01-12 09:31:58

        使用VR技术


        博物馆无疑承载着过去,但其更重要的使命却是面对未来。

        1759年大英博物馆落成并宣布对公众开放,成为第一座向民众开放的博物馆。自此,博物馆及其藏品,从皇室贵族的私人财产进入公众生活,已经超过两百年。在最近三十年中,现代博物馆更是加速发展,公众不但能观赏精心布置的藏品陈列与精品展览、聆听专业人士的讲解,还可以参观一些原本不易看到的文物收藏,甚至修复环节。咖啡馆、艺术商店等服务设施,则大大增加了博物馆的舒适度,让人可以沉浸其中。

        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实则与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伴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品质的提升,大众需求逐渐从基础物质转到精神层面,人们对文化艺术的求知欲大幅增加。不论在英法——博物馆传统的建立国,还是美国——现代博物馆体系的完善地,或是在中国等博物馆的“后起之地”,今天的人们不管是在平常的周末时分,还是在外出旅行途中,都愿意去博物馆欣赏展览、听取讲座,哪怕仅仅是去博物馆享受历史文化气息与艺术氛围。

        大众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博物馆的期盼不谋而合,也对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

        长期以来,博物馆主要面向的是文化艺术水平较高的参观者,一张简单的展签,大多数时候就能调动起他们对于展品的相关知识储备。但随着博物馆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参观者基数大幅提升,人群类型也不断丰富,要求博物馆设计出更贴近大众的展览形式。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与“黑科技”联手。例如去年首都博物馆的殷墟妇好墓特展。这一展览吸引了大批民众,不过,让观众大排长龙的并非“司母辛铜方鼎”、“妇好铜鸮尊”、“妇好铜钺”等难得一见的代表性文物,而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而成的“妇好墓考古现场”。在11台VR眼镜的帮助下,每天有近千位观众可以“穿越”到安阳殷墟妇好墓的挖掘现场,一眼看尽上下六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穴。首博率先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延展陈列内容,不少体验者都表示,这种观展方式十分新鲜,除了观看展品本身,还能了解它的发掘背景,这是以前从未关注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观者对商代王室墓葬规模产生了基本的印象,并“进入到”普通人不可能亲临的考古现场,这些知识点和体验感都是传统展览所不能实现的。

        殷墟妇好墓特展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技术对博物馆展示能力的延展。一些原本不易在博物馆内展出的内容,经过“黑科技”的转化,跨越时间和空间,呈现出更丰富的场景纵深。除此之外,“黑科技”也在努力帮助大众获得更加自由的观看角度,从而加深对文物的理解。“虚拟现实是博物馆的下一个前沿。虽然没有什么可以取代访问博物馆的经验,但是通过查看了解一个对象,它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元素,这种经验,开放了一种以前只保留给专门策展人的私密研究。”全球最负盛名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数字和出版部主管克里斯·迈克尔斯对此表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像研究者一样360°翻转查看文物全貌,或者放大仔细观察某个细节,而不仅仅只是隔着展柜,有距离地静止观看。除了在文物本身上下功夫,还原古代建筑、生活场景,一直是博物馆帮助观众理解文物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模拟场景是专家学者数年研究的成果。在科技不足够发达的时代,它们只能作为展览中的辅助角色,被简易沙盘模型再现,或者用数字动画稍作演绎。有了“黑科技”,模拟场景也能翻身成为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角。

        前不久,故宫“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中,观众们可以“穿越”到由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清代养心殿,步入因过于狭小而无法开放的三希堂书房。在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的帮助下,不仅清代帝王的生活场景得到了全方位再现,还让使观众身处其中:赏玩皇家收藏,感受古代燕饮时必备的投壶运动,与朝中重臣互动对话,甚至亲自批奏折。观众体验后认为,这种亲身经历非常好玩,让他们快速了解了清代皇家生活,过了把“皇上瘾”。

        那么对于曾经深藏于博物馆、数年难得一见的传世国宝,又能与“黑科技”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5年,被称为“中国第一画”的《清明上河图》完整展出,开幕第一天就迎来了8500多位观众。可即便经过长时间的排队,大部分观众实际上很难充分欣赏作品,甚至做不到把它“看清楚”。《清明上河图》原作纵向宽度只有24.8厘米,且为绢本淡设色。在比A4纸纵向长度还低,底色又较重的画面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800多个人物、20多条船只,穿插着各种情节。再加上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展柜内不宜使用过亮的光源,观众很难看清细节。在短暂的观展时间里,本身不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观众其实只能一扫而过。

        可喜的是,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微博)正一起改变这一局面。他们将通过艺术与科技,将《清明上河图》创制为全新的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这是国内博物馆首次针对国宝级画作进行再创制,也是现有博物馆与“黑科技”最前沿的一次融合尝试。据悉,展演不仅要还原出画中的北宋汴京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还会立体演绎画中的各种情节,做到让观众“进入”《清明上河图》。那些原本隐藏在画作中不易被了解的细节,通过放大、展示和演绎,将变成可“看清”也能“看懂”的故事,让宋代文化与美学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记。如能实现同时多人体验,还将突破目前虚拟现实模拟的单独体验限制。此外,展演将扩大《清明上河图》的展示范围与展示周期,避免大规模展示对珍贵原作的损坏,解决珍贵文物展示的限制问题,也相应促进文物保护,推动文物走进大众生活。

        的确,博物馆沟通着历史和过去,当下还成为了我们文化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我们愿意看到博物馆与“黑科技”的融合创新,我们期待它们联手让藏品“活起来”,让文物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属于今天。


      更多 艺术新闻
        1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周五增开夜场
        2
      在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 外国姑娘麦安琪把良渚文化...
        3
      “云之诗——云南省女艺术家油画作品展”启幕
        4
      400余件河北宋辽金银器窖藏杭州展出 勾勒宋代...
        5
      “东方威尼斯”70幅光影佳作亮相迪拜 促国际民间交流
        6
      “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于清华艺博馆启幕
        7
      孙中山与中山舰事迹展在福州开展
        8
      300余件珍贵档案文献亮相兰州:再现“陇原记忆”
        9
      当艺术拥抱潮流音乐,798将以跨界合作解锁更多玩法
        10
      100青年艺术季启幕,在嘉德艺术中心、隆福寺和...
        11
      开启连环画的新征程与新篇章——第八届全国架上连...
        12
      唐蕴玉的“寸感”之思和“淡泊”之美
        13
      第四届“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菏泽举办
        14
      “半闲耘翁”:“无我之我”开大写意新境
        15
      李雪松:以花鸟画作品展“虚伫神素”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03(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