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山东 艺术 美术 书画 书法 综合新闻

      笔墨究竟该“随时代”还是“随古代”

      分享到:
      作者:王进玉来源:美术报2025-06-28 09:39:17

          前段时间,陈传席先生发表了一篇《笔墨当随古代》的文章,明确表示因为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所以他提出“笔墨当随古代”以对之、以强调之,并论述了为什么笔墨不能随时代,而非要随古代的几点原因。全文读罢,总的来讲,对其观点部分认同。

          首先要说的是,我以为陈先生大抵没有真正弄清楚石涛所讲的“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理论的原意,其实不只他一人,当下太多人也没有弄清楚,就稀里糊涂、人云亦云了。殊不知他们的理解纯属误读,纯属断章取义,石涛完整的那段话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 其真正的意思恰恰是反对笔墨随时代的,想表达的是如果笔墨随了时代,赶了时髦,就会跟诗文一样,常常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后面就会像白开水一直煮,毫无味道可言了。

          所以对于石涛的这一观点所出现的认知偏差,以及经常性的误引误用,主要出自对“当”字的理解上,很多人总会把它解释为“应当”,即笔墨应当跟随时代。却不知在古汉语中,“当”字有多个意思,而在石涛题跋的此段画论里,“当”其实是个连词,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假使、倘若的意思。对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就自然会明白,石涛实际讲的是笔墨“假使”“倘若”跟随了时代,沾染了时风,就会像诗文一样走下坡路,而非笔墨“应当”如何如何,这样的理解显然与其后文衔接不上,也很难说通。

          那么石涛的这段话,放在今天究竟该怎么去更好地解读和认识呢?是不是仍要将其奉为圭臬,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创作真理?不可否认,放在农耕文明时代,站在传统文化审美的角度和层面来看,显然没有任何问题。也就是说,对于从事传统一路的画家来讲,以古为师,与古为徒,是学习和创作中国画的不二之路、不二法门,只有深深地扎进传统里,不断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中延续,在延续中前行,来历清晰,传承有序,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传统这条道路上走深走实,在用传统国画的标准、法则来衡量时,才有的说,有的比较,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毫无疑问,在对传统的捍卫与承继方面,石涛的此段画论以及陈先生所提出的“笔墨当随古代”的观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如今时代变了,而且是整个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审美语境、情感体验、精神表达等的巨大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它早已由农业文明进入到了工业文明、现代文明这些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跟以往任何朝代、任何历史时期都完全不同,这是前人始料未及、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务必与时俱进,要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而不能再以农耕时代的思维、视角、审美和技法等来面对现代文明、信息智能时代下的相关题材创作,那样只会是错位的,是不合时宜的,也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因为在所谓原汁原味的传统这条脉络上,你创作的这些古人基本都已完成,而且比你创作得还要好,那么在当代美术史的书写上就自然不会再提到你,自然会被无情略过,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笔墨随时代”这一观点,就不能再武断、轻易地予以否定了。

          特别对于当代艺术创作来讲,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专业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人,总是活在过去,沉迷在传统里不能自拔,甚至还津津乐道、以此为荣,而不能跳出传统,站在时代的前沿,以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视角来进行创作,来观察社会、感悟时代、引领风尚,可以肯定地说,你的创作一定不尽如人意,你也一定不是一个好的、合格的当代艺术家。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当代艺术的自身属性与特点所决定的。当代艺术必须要具有当代性,而当代性则又是主要通过反思传统、针对当下和批判现实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具有清晰的个人立场与未来指向。那么倘若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不能随时代,无论是在艺术观念上,还是媒介选择上,无论是在题材创作上,还是手法表现上,都没有一个当代的转型和升级,没有一个紧贴时代的变化与创新,还在亦步亦趋、陈陈相因、翻来覆去地对外展示、炫弄几千年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程式和套路,而体现不出任何当代的痕迹、当下的信息,严重点说,这不仅关乎美术创作与美术史书写的问题,还关系到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和身份认同。这也是前不久我在当代艺术家许振的画展前言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即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究竟该以怎样的形态加以呈现,是当下每一位创作者必须直面的时代命题。

          要解决好这个命题,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要搞清笔墨究竟该“随时代”还是“随古代”,而这一问题又与画家的自我定位有着直接关系。简单说就是,你到底属于传统派还是当代派,如果属于传统派,主要从事的是传统一路的绘画,又心甘情愿为弘扬传统默默奉献,那笔墨就更多地随古代。如果属于当代派,主要从事的是当代艺术创作,并且是个弄潮儿,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那笔墨就更多地随时代。注意,这里并没有说传统派就不能随时代,就不能有创新,也没有说当代派就不能随古代,就不能有借鉴,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讲,完全能够做到它们之间的自由切换,甚至会彻底将其打通,将其融会到自己的创作里,因为他们深知,不管是随古代还是随时代,一切为我所用,一切为创作服务,无论做到“最传统”还是“最当代”,也都是一种本事和能耐,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到。

          (作者为艺术评论家)

      更多 艺术新闻
        1
      汕尾市美术家协会:以丹青妙笔绘就新时代山海华章
        2
      哥伦比亚国宝级艺术家80余件作品亮相广东
        3
      76件明清扇面山水珍品在广西南宁展出
        4
      百余幅手绘丝路文物“画像”兰州展出
        5
      南越王博物院展出300余件(套)文物
        6
      两岸青年书画会友 常州笔墨架起两岸“连心桥”
        7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陕西特展开幕
        8
      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正式启动征集
        9
      以“字”育人: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模式的思考
        10
      博物馆文化传承现状及策略分析
        11
      “重生——李晓柱作品展”在罗马安德森博物馆举办
        12
      学院星空——馆校共建座谈会”在济南市美术馆圆满举行
        13
      艺术家的思考不只是回望,重要的是发现与推进
        14
      “无人之境——田卫平绘画作品展”将在岭南美术馆开展
        15
      暑期,去博物馆“充电”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4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