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北京 艺术 美术 书画 绘画 综合新闻

      紫禁城里的动物世界——故宫珍藏动物题材绘画撷英

      分享到:
      作者:鲁颖来源:光明日报2025-06-08 09:16:36

          (1/5)清代冷枚的《梧桐双兔图》轴

          (2/5)宋徽宗赵佶的《锦鸡芙蓉图》轴

          (3/5)北宋赵昌的《写生蛱蝶图》卷(局部)

          (4/5)清代郎世宁的《嵩献英芝图》轴

          (5/5)《兽谱》中的鼻角兽——犀牛(局部)

          【策展者说】  

          近日,故宫博物院文华殿的“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成了不少“亲子游”的打卡点。

          动物绘画历史悠久,在早期的岩画、彩陶、墓葬壁画上,先民就描绘和创造出大量的动物形象。到了隋唐、五代以后,善于专门描绘动物的绘画名家不断涌现,动物绘画逐渐脱离图腾神性,步入世俗。根据主题,动物绘画主要分写生纪实、人文教化、祥瑞灵吉三种类型。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上迄五代、下至清代,共计63套117件绘画作品,带观众走进画中“动物世界”。

        物种图鉴

          “写生”是人们熟知的绘画概念。写生之法兴起于唐、五代,至宋朝开始大量使用。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就是现存最早、堪称典范的写生作品。图上所画的24只禽鸟、昆虫和龟类,造型准确,生动逼真,都可与自然界中真实物种相互对照。黄筌所开创的精致工细的“写生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描绘动物形象的作品大多准确、形象、传神。画家通过观察写生,掌握动物的结构、习性,准确、敏捷地捕捉对象的神韵、形态动势之后,再用精练的笔墨将其描绘出来,如《晴春戏蝶图》就体现出宋代画院状物精微和蕴藉典雅的审美。

          清代,记录动物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的博物画大量出现。此次集中展出的《鸟谱》,共361页,记录了六大类、数十种类的鸟。画中的鸟,主体采用工笔重彩与西洋画法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背景则采用清代院体风格,使得《鸟谱》既有西方博物绘画的真实性,又体现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审美;《兽谱》以《古今图书集成》图像为来源,加入了西方《坤舆全图》《动物志》中异国兽的形象,共计180幅,是前所未有的兽类绘画集大成者;《海错图》为清初民间学者聂璜根据自己游历时所见所闻的海洋生物,考据了大量经典文献,所创作的一部图文并茂的图谱,逼真地描绘出生物的鳞、鳍、刺、鬣等外在形貌,还有分解图示、明暗对比等受西方绘画影响的元素,带有极强的标本写生特征。这些图谱成为记录当时动物形象的“照片”,为如今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寓言教化

          绘画作为直观的图画语言,自古以来便有宣政教化的功能。动物画由于其描绘的对象特征鲜明,比起植物、山水,作为人文教化的工具更具优势。

          宋徽宗赵佶的御题画《锦鸡芙蓉图》,以动物的生活习性比喻人的美德,让世人来推崇和效法,图中题诗曰:“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五德”主要指鸡的“文、武、勇、仁、信”五种道德品行。锦鸡是徽宗本人的自喻,也想借锦鸡之美德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同时提醒臣子,只有恪守这种道德观,才可以永葆荣华。

          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二马图》以极为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肥一瘦两匹马,前者春风得意,毛色亮丽,形体壮实,昂首奋蹄,步态轻盈,松开的缰绳垂在地上,颇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之感;而后者却老态龙钟,瘦骨嶙峋,俯首前行,步履蹒跚,缰绳紧紧套在它脖颈上。据作者题记可知,他以马的肥、瘠比喻贪官与廉官,赞扬了“能瘠一身而肥一国”者,对“肥一己而瘠万民”者则认为是“污滥之耻”。画家以画喻人,对当时元朝官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批判。这种类似讽刺漫画性质的绘画形式,在我国艺术史上较为少见。

          本次展出的南宋李迪《鸡雏待饲图》,描绘了两只毛茸茸的雏鸡嗷嗷待哺的情态,本身并无特别用意。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荆州发生严重水患,由于地方官员不作为,导致灾民流离失所。据记载,这一年仲秋,乾隆皇帝在看到李迪的作品后,联想到此时渴望赈济的荆州灾民,就如同画中啾啾待饲的雏鸡,不禁恻然动容。不仅自己摹画两卷,还令吏部将画和题诗勒石摹刻多份,颁赐给各省督抚,希望这些地方官品味、体会诗画中所包含的寓意,像母鸡爱护鸡雏那样体恤百姓的疾苦。

        百灵呈祥

          “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美好的象征性、寓意性,也是动物画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历史上诸多动物画都承载了祈喜、祈寿、祈福、祈禄的美好心愿。如展览中清代华嵒尺幅巨大的《百兽图》,图名来自《尚书》,有“百兽率舞,箫韶九成,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的美好寓意。

          谐音吉祥图式的作品在动物题材绘画中占比非常高,如“三羊开泰”,这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常见题材,以“三羊”寓“三阳”。“三阳开泰”源于《易经》中的卦象,用于象征农历正月初春伊始的景象。这一题材常常作为帝王新春开笔祈福之作,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雨顺风调、国泰民安。

          秦代开始,官员有佩戴金印(金章)的习惯,印纽上系一紫色绶带,两者合二为一,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称为“紫绶金章”。紫藤与金鱼相结合的图式,取“紫”与“金”的同音,在清末广泛流行。金鱼在当时的习俗中也有鸿运当头、年年有余的吉祥含义,紫藤象征绶带,组合起来就寓意着功成名就、高官显爵,虚谷的《紫绶金章图》就是清末海派画家迎合市场需要创作的。类似的“谐音梗”,还有沈铨的《蜂猴图》,以“蜂猴”寓意“封侯”,为古人祈求官运亨通的常见绘画题材;有的还加上马,形成“马上封侯”的组合。再比如,猫、蝶因与“耄耋”同音,带有祝福长寿的吉祥含义;“鹿”与“禄”谐音,以“柏鹿”“松鹿”“鹤鹿同春”为母题创作的作品也广受人们欢迎;从宋代开始,鹌鹑因其“安”的谐音,画家创作中也多有绘制,取其“平安”“安居”之意。

          希望观众在本次展览中,可以欣赏画家笔墨的精妙,聆听跨越千年生命的对话,感悟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

          (作者:鲁颖,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策展人)

          本文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更多 艺术新闻
        1
      哥伦比亚国宝级艺术家80余件作品亮相广东
        2
      76件明清扇面山水珍品在广西南宁展出
        3
      百余幅手绘丝路文物“画像”兰州展出
        4
      南越王博物院展出300余件(套)文物
        5
      两岸青年书画会友 常州笔墨架起两岸“连心桥”
        6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陕西特展开幕
        7
      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正式启动征集
        8
      以“字”育人: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模式的思考
        9
      博物馆文化传承现状及策略分析
        10
      “重生——李晓柱作品展”在罗马安德森博物馆举办
        11
      学院星空——馆校共建座谈会”在济南市美术馆圆满举行
        12
      艺术家的思考不只是回望,重要的是发现与推进
        13
      “无人之境——田卫平绘画作品展”将在岭南美术馆开展
        14
      暑期,去博物馆“充电”
        15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物保护研究取得新进展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60(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