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江苏 艺术 美术 书画 国画 综合新闻

      石刻的观看之道

      分享到:
      作者:周鼎来源:光明日报2025-02-06 09:14:49

          在源远流长的金石学研究中,拓片始终占据着关键地位,是探究摩崖等各类石刻的重要凭借。在传统金石学中,研究者借拓片赏玩铭文字体、书风,参照史传考证史事,当代历史学家很大程度上延续此传统,重视善拓、精拓,以拓本校录铭文,作为史学分析的根基。这一传统形成有因,拓片便于传布、观看,精良者能最大程度呈现原碑文字。然而,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正如艺术史家韩文彬在其著作《铭石为景》中,一开篇就指出:视觉上,拓片将立体石材压缩为二维平面图像,易造成信息扭曲、失真;且摩崖文字嵌入山水,规模宏大,单纸拓片难以囊括全貌。

          若仅研读拓片,会割裂铭文与原生空间语境,导致进一步失真。对此,该书举了一个典型案例,即关于东汉《杨淮杨弼表记》文本性质的认知。南宋金石学家洪适在未涉足实地、仅凭拓片揣摩的情况下,仓促地将其判定为杨氏的记墓文字,此后金石学家大多人云亦云,未对这一论断加以审慎探究。实际上,当我们亲临褒斜道石门隧道现场,便会发现此处题记与为二杨祖父而作的《石门颂》相邻而居,理解了两处石刻的这层视觉连贯性,其文本撰作的意图便豁然开朗。得益于长期的艺术史训练,本书作者敏锐地意识到,在中国古代石刻研究中,只有置身原始环境“观看”铭文,才能在时空场域中真正理解它们。

          自1998年起,韩文彬为撰写此书多次深入群山,实地探访摩崖石刻所承载的历史现场。这些亲身考察经历深刻塑造了该书的写作风格,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书中将摩崖文字置于历史脉络深挖,为精准聚焦,选取东汉褒斜道石门石刻、北魏郑道昭石刻、北周铁山刻经、唐代泰山石刻四组摩崖群落。以摩崖为线索,秦汉王朝地方治理、地方大姓乡里经营、中古佛道信仰流行等历史热门议题,如画卷般逐一展开。

          该书第一章的重点,即为褒斜道东汉石门石刻。作者认为,当传统的公共书写体系受到冲击,地方大姓及其所代表的乡里社会,在摩崖石刻上有了更多展现。褒斜道石门石刻在文字风格、内容题材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我们窥探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窗口。此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摩崖石刻又在新的时代因素持续影响下,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态。

          在第二章里,作者将目光聚焦于北魏郑道昭石刻。彼时佛、道信仰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而在政治领域,士族阶层迅速崛起,并在国家政治中居于主导地位。郑道昭留下的诸多摩崖题刻,正是上述时代背景的产物。郑道昭出身荥阳郑氏,是北朝第一流的门阀士族。在光州刺史任上,郑道昭在大基山、云峰山、天柱山等地留下了多处题刻,这些摩崖石刻带有鲜明的家族色彩与道教信仰寄托。由此,自然景观在郑道昭的文字建构下被注入了特定的意涵,最终定格为当地的人文景观。

          第三章聚焦于北周铁山刻经,探讨地方民众所创造的摩崖石刻。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对民众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摩崖石刻也因此获得新貌。彼时,诸多承载着时代思想精华的经典文段、记录着重大历史节点的珍贵史实,被郑重地镌刻于崖壁之上,位于山东境内的铁山刻经堪称其中代表。从视觉角度审视,相较于汉代摩崖石刻,北朝的铁山刻经在呈现上更为大气磅礴。其文字布局开阔,镌刻规模宏大,整体气势恢宏,彰显出这一时期独特的审美追求与工艺水准。然而,作者韩文彬却敏锐洞察到一个奇特现象:这些被精心刻写的内容,理论上是供人阅读、研习,以传承文化知识,可铁山刻经那超乎寻常的巨大文字尺寸,却给实际阅读设置了重重障碍。对此,作者给出的解读饶有趣味,他认为,受时代思潮影响,人们对宏大、深邃等抽象概念有了新的认知,开始追求将抽象理念具象化。而遍布山体的石经文字,正是人们心中“浩瀚”“深邃”等概念在现实世界的“视觉化表达”。铁山刻经与周边的自然山水相互呼应,山水清幽为石经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神秘感,石经的庄重、恢宏又提升了山水的文化底蕴,二者共同营造出一处饱含人文精神的空间,让往来观者心生敬畏,沉浸于对历史、文化与精神世界的思索之中。

          在最后一章中,作者着重讨论了唐玄宗御制的《纪泰山铭》。自秦汉以降,泰山作为封禅等国家礼仪活动的空间载体,始终承载着丰富的政治象征意涵。历史步入唐代,先后有两代帝王在此举行封禅典礼,而泰山唐代石刻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对这些礼仪活动的记录。以《纪泰山铭》为代表的泰山唐代摩崖,气象恢宏,字体雄浑,它们与泰山自然风光彼此形塑,共同谱写出人文与自然的华丽篇章,更为后世人铭刻了关于盛唐的历史记忆。

          通览全书,《铭石为景》仿若一把精巧的钥匙,恰如其分地运用空间、景观等前沿社会科学理论,巧妙地开启了传统金石学与艺术史交融的新大门,二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作者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与文本分析,将摩崖石刻融入汉到唐书写形态的发展脉络,重现了这一时期山水与人文交织的图景,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思路,颇具学术价值。

          (作者:周 鼎,系扬州大学副教授)

      更多 艺术新闻
        1
      当代著名军旅画家陆学东作品欣赏
        2
      “隐者的面孔——党震绘画作品展”将在山东画院美...
        3
      庞茂琨:历史与当下对话的镜像
        4
      心画总随人代变,山水所会寄千里
        5
      优秀作品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灵光乍现的一刻
        6
      “纯音静气——李亚光作品展”在苏州开展
        7
      最大限度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纯净的生活之美
        8
      “甘永川&顾炫——笔底春风双人联展”将在上海开展
        9
      “花间解语·艺海同心——许晓彬、易甜甜花鸟画...
        10
      山东博物馆改革创新进行时
        11
      从博物馆到美术馆,历史中的美学典范向大众走来
        12
      海南画派的地域性构建
        13
      独特的笔墨神采
        14
      梁江的“学者书画”50年
        15
      在不断变动的时空里描绘世界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24(s)   13 queries